主題篇章
1. 王維〈少年行〉(舉要p.787)
〈隴頭吟〉(舉要p.141)
〈老將行〉(舉要p.143)
2. 李白〈戰城南〉(白講P.35)
〈俠客行〉(白講P.37)
3.杜甫〈兵車行〉(舉要p.195)
主題:詠懷詩、邊塞詩
◎ 陳子昂〈感遇詩〉(白講P.12)
─非同時而作,邊塞作品〈唐詩的主題之ㄧ〉
初唐時期的詩作當中,邊塞詩其實就已經佔了多數。特別的是,唐代人寫邊塞詩時,詩中所用的地名皆為漢代的地名,主要是藉由漢地名的使用來代表對漢帝國國勢的想像。初唐的邊塞詩人本課舉陳子昂為例介紹,中唐時期則在下一堂課以高適和岑參為例作介紹。感遇詩除了有寫戰場上殘酷的一面以外,有時還會些對邊塞功名追求的情感。
邊塞詩→主題→高適、岑參→中晚唐
一、陳子昂生平(舉要P.1、白講P.14)
陳子昂,字伯玉,梓州(今四川)射洪人。少以富家子,尚氣決,好弋博,後遊鄉校,乃感侮羞飭,初舉進士入京(西元684年,23歲時),不為人知,有賣胡琴者,價百萬,子昂顧左右,賚千緡市之,眾驚問,子昂曰,余善此,曰,可得聞乎,曰,明日可入宣揚里,如期偕往,則酒餚畢聚,舉琴語曰,蜀人陳子昂,有文百軸,不為人知,此賤工之伎,豈宜留心,舉而碎之,以其文百軸偏贈會者,一日之內,名滿都下,擢進士第,武后朝,為麟臺正字,數上書官事,遷右拾遺,建安郡王武攸宜北討(西元696年)契丹,表為賞記,軍中文翰,皆委之子昂。聖歷初(西元698年),解官歸,會父喪,盧冢次,縣令段簡貪暴聞其富,詐誣子昂繫獄中,以憂憤卒。
陳子昂〈感遇詩〉三十八首取四(白講P.12)
其三
蒼蒼丁零塞,今古緬荒途。亭堠何摧兀,暴骨無全軀。
黃沙漠南起,白日隱西隅。漢甲三十萬,曾以事匈奴。
但見沙場死,誰憐塞上孤。
(1)亭堠:烽火台
(2)憐:憐惜
(3)孤:老兵、枯骨
賞析:為陳子昂在邊境看見暴骨的感懷。描寫一將功成萬骨枯,以及戰場上殘酷的一面。陳子昂留下的作品中,許多有出現枯骨等字,做為詠懷的一個感發。
其三十三
朔風吹海樹,蕭條邊已秋。亭上誰家子,哀哀明月樓。
自言幽燕客,結髮事遠遊。赤丸殺公吏,白日報私讎。
避仇至海上,被役此邊州。故鄉三千里,遼水復悠悠。
每憤胡兵入,常為漢國羞。何知七十戰,白首未封侯。
(1)朔風:北風
(2)海:鹹海
(3)亭:烽火台
(4)子:兵
(5)幽燕:幽州,古來燕趙之地,北邊長城。安全
(6)結髮:成年
賞析:感發許多青年懷抱理想投軍,報效國家終至白頭,卻仍未獲重用,在邊疆孤老一生。首二句寫出邊疆蕭條的景色,烘托後兩句的望月思鄉哀嘆的情景,藉由後半段士兵的自述點出主旨。
「赤丸殺公吏,白日報私仇。」─唐俠客
Q.詩人有無打過仗?
唐代文人邊境:幽州、玉門關以西
可與辛棄疾〈破陣子〉相呼應
醉裡挑燈看劍,夢回吹角連營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絃翻塞外聲,沙場秋點兵。馬作的盧飛快,弓如霹靂弦驚。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後名。可憐白髮生。
其三十四
本為貴公子,平生實愛才。感時思報國,拔劍起蒿萊。
西馳丁零塞,北上單于台。登山見千里,懷古心悠哉。
誰言未忘禍,磨滅成塵埃。
(1)蒿萊:平原、秋野
(2)塵埃:老兵
「登山見千里」─陳子昂〈登幽州臺歌〉
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;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涕下。
藩鎮節度使→入幕府推官
1.較不需資歷,升遷優於一般管道
2.有戰功回朝,可轉任京官
賴瑞和《唐代基層文官》,戴偉華《唐方鎮文職僚佐考》
Q.李白為何未入幕府,未考進士?
可能是罪犯後代
遊邊詩─送某人至邊境
陳子昂〈送魏大從軍〉(白講P.13)
匈奴猶未滅,魏絳復從戎。悵別三河道,言追六郡雄。
雁山橫代北,狐塞接雲中。勿使燕然上,惟留漢將功(一作獨有漢臣功)。
(1)大:排行
(2)三河道:即指河東、河西、河南
(3)狐塞:飛狐關
(4)雲中:雲中郡
(5)燕然:燕然山
賞析:為枯骨寫銘的典型。代換成漢代敵人、地名、方位,例如:匈奴、雁山、代北、狐塞、雲中、燕然,是唐詩裡有漢代帝國的想像。
二、王維生平(白講P.24~26)
王維字摩詰。王維右丞,年未弱冠,文章得名。性嫻音律,妙能琵琶,遊歷諸貴之間,尤為歧王之所眷重。時進張九皋,聲稱籍甚。課有出入于(太平)公主之門者,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,令以九皋為解頭。維方將應舉,具其事其言於歧王,仍求庇借。歧王曰:「貴主之強,不可力爭,吾為子畫(規劃)焉。子之舊詩清越者,可錄十篇;琵琶之新聲怨切者,可度一曲。後五日當詣此。」維即依命,如期而至。歧王謂曰:「子以文士,請謁貴主,何門可見哉?子能如吾之教乎?」維曰:「謹奉命。」歧王則出錦繡衣服,鮮華奇異,遣維衣之,仍令賚琵琶,同至公主之第。歧王入曰:「承貴主出內,故攜酒樂奉讌。」即令張筵。諸伶旅進,維妙年潔白,風姿都美,立於前行。公主顧之,謂歧王曰:「斯何人哉?」答曰:「知音者也。」即令獨奏新曲,聲調哀切,滿座動容。公主自詢曰:「此曲何名?」維起曰:「號《鬱輪袍》。」公主大奇之。歧王曰:「此生非止音律,至於詞學,無出其右。」公主尤異之,則曰:「子有所為文乎?」維即出獻懷中詩卷。公主覽讀,驚駭曰:「皆我素所誦習者。常謂古人佳作,乃子之為乎?」因令更衣,昇之客右。維風流蘊藉,言語諧戲,大為諸貴之所欽矚。歧王因曰:「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,誠為國華矣。」公主乃曰:「何不遣其應舉?」歧王曰:「此生不得首薦,義不就試,然已承貴主論託張九皋矣。」公主曰:「何預兒事,本為他人所託。」顧謂維曰:「子誠取解,當為子力。」維起謙謝。
維摩詰:佛經裡的居士(在家修行之人)
王維〈少年行〉四首(舉要p.787、課堂補充其二、其四)
《樂府詩集》〈卷六十六〉有錄此詩於雜曲歌詞(古樂府)結客少年場行後,引樂府詩題解曰:「結客少年場行言輕生重義,慷慨以立功名也。」廣題曰:「漢長安少年殺力受財報仇,尹賞為長安令,盡捕之。長安中為之歌曰何處求子死,桓東少年場。生時諒不謹,枯骨復何葬。按:結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,為遊樂之場,終無而成,故作此曲也。」步瀛案:摩詰此詩言少年任俠殺敵報國,蓋反前人之意。
其一
新豐美酒斗十千,咸陽遊俠多少年。
相逢意氣為君飲,繫馬高樓垂柳邊。
(1)新豐美酒斗十千:描寫古來豪俠飲酒的海量
(2)咸陽:漢代國都名,代指唐代國都長安
(3)意氣:投緣
(4)為君飲:形象化
(5)高樓:酒樓
其二
出身仕漢羽林郎,出隨驃騎戰漁陽。
孰知不聞邊庭苦,縱死猶聞俠骨香。
(1)羽林郎:漢代禁軍
(2)驃騎:將軍
(3)漁陽:代稱北方戰場
其三
一身能擘兩雕弧,虜騎千重只似無。
側坐金鞍調白羽,紛紛射殺五單于。
(1)一身能擘兩雕弧:指一人可以左右開弓。此借用古代名將李廣的形象
(2)虜騎千重只似無:外族入侵的騎兵一層層地圍過來,卻只當沒有這回事一樣。此借用漢代戰將霍去病的形象
(3)紛紛射殺五單于:此句描寫出在戰場上殺敵勇猛,膽識高的樣子。單于代稱部落
其四
漢家君臣歡宴終,高議雲台立戰功。
天子臨軒賜侯印,將軍佩出光明宮。
賞析: 開頭寫少年游俠的日常生活。詩人精心選擇了高樓縱飲這一典型場景,寫出了少年游俠特有的富于詩意的生活情調和精神風貌。第二部分,詩中的少年,雖知道此行去參加邊塞戰爭,隨時會喪失寶貴的生命;也了解軍旅生活的辛苦,但是「縱死猶聞俠骨香」,他珍視自己的這份責任,也肯定了自己的抉擇,所以仍然義無反顧。第三部分,則用了兩個名將的典故,寫出少年奮勇殺敵的威風凜凜。最後一個部分則寫出建功封侯的光榮景象。全詩寄託了詩人對於年少時的理想,充滿氣慨。
建安時期,少年精神已經存在,在唐代時期被詩人們發揮得更淋漓盡致。少年精神的特點在於充滿了活力,有朝氣,有創造性,蓬勃,不管是在功名或是感情的世界,都富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與情感。
林庚:即使是愛情、憂傷痛苦,也是少年
「功名須及早,歲月莫虛擲」為其少年精神的座右銘
盛唐:對未來世界的想像(少年行)
嚴羽《滄浪詩話》:「迎旦東風騎蹇驢」,絕對不是盛唐氣象。
蘇軾評王維: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。」
雪中芭蕉:不可能看見,靠想像,為意念、寫意
紅竹、枯木
影響宋代
李白<少年行>三首
其二
五陵年少金市東,銀鞍白馬度春風。
落花踏盡遊何處,笑入胡姬酒肆中。
賞析:全詩透露出一股豪放不羈的豪俠情懷。詩中運用「銀鞍」、「白馬」表現出一股春風得意的氣息;「笑入胡姬酒肆中」,更將少年精神中的「豪邁」發揮得極為透徹。
李白〈俠客行〉
趙客縵胡纓,吳鉤霜雪明。銀鞍照白馬,颯沓如流星。
十步殺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與名。
閒過信陵飲,脫劍膝前橫。將炙啖朱亥,持觴勸侯嬴。
三盃吐然諾,五嶽倒為輕。眼花耳熱後,意氣素霓生。
救趙揮金槌,邯鄲先震驚。千秋二壯士,喧赫大梁城。
縱死俠骨香,不慚世上英。誰能書閣下,白首太玄經。
(1)縵胡纓:指冠纓粗亂無紋理
(2)吳鉤:一種刀名,刃彎
(3)颯沓:眾盛貌
(4)朱亥、侯嬴:《史記魏公子列傳》中的兩個隱士異人,信陵君禮遇之。後幫助公子擊退秦軍,解救了趙國之急
賞析:詩中描述行俠生活情景後,敘述了戰國時的俠士朱亥和侯贏的故事,讚頌他們流芳百世的俠骨丹心。詩中除了描繪俠客雄姿勃發的英武形象,還從功成自退、一諾九鼎急智救邯鄲等幾個方面具體描述了他們的俠義行為。人物形象鮮明豐滿,詩人的欽敬之情溢於言表。結句表明自己不願自首窮經,欲建奇功偉業的心跡。全詩寫得意氣奮發,馳騁縱橫,讀來頗能激動人心。
李白〈少年行〉和王維〈少年行〉的比較
李白的〈少年行〉遣詞用字比較趨向於表現出少年精神中「放蕩不羈」的一面;王維的〈少年行〉雖然在其第一段的部分也有寫到豪放之情,但是大體上來說,詩中寄託較多的還是年少時對於功名的追求。兩篇詩作內容雖有不同,但是都同樣洋溢著少年熱情的活力。令作品讀來更有豪放磅礡的氣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