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

98(1)古典詩選共同筆記(第十一週 2009.11.27)

◎邊塞詩

‧背景:起自於漢代開始不停打仗,尤其是和匈奴的戰爭最為頻繁。在《史記‧李廣列傳》中有記載。

‧定義:以北方、西北方沿長城的範圍為界。

‧傳統:樂府古題(漢魏六朝)→絕句、律詩(唐代新樂府)→歌行(介於律詩和古詩之間,押韻較寬鬆)。

‧轉變:遊俠轉變為入幕,是來自於南朝的養分。由以盛唐為主,強調邊塞之苦、思婦之苦,結合立功和青春的精神。

‧主要內容:戰場(戰士)對比家園(閨中少婦),來自於南朝人寫詩的主題-戰場殘酷對比家鄉溫暖。

‧描寫人物:李廣和蘇武常成為邊塞詩主要抒寫的對

*可參閱郭茂倩的《樂府詩集》,《西域傳》、《蘇武傳》、《匈奴列傳》等書。

*以下節錄《史記‧李廣列傳》部分內容

‧廣居右北平,匈奴聞之,號曰“漢之飛將軍”,避之,數歲不敢入右北平。 廣出獵,見草中石,以為虎而射之,中石沒鏃。視之,石也,因復更射之,終不能復入石矣。廣所居郡聞有虎,嘗自射之。

及居右北平射虎,虎騰傷廣,廣亦竟殺之。此段後為唐代邊塞詩常寫。

‧蔡人在下中,名聲出廣下甚遠,然廣不得爵邑,官不過九卿,而蔡為列侯,位至三公。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。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:“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,而諸部校尉以下,才能不及中人,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,而廣不為後人,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,何也?豈吾相不當侯邪?且固命也?”在《敦煌寶藏》中有寫到<望雲氣書>,中國人認為看人頭上的雲氣就可知道一人的命運。王勃《滕王閣賦》中曰:「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。」

‧廣即請霸陵尉與俱,至軍而斬之。可知李廣氣量狹小。

‧太史公曰:《傳》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,其李將軍之謂也?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,口不能道辭。及死之日,天下知與不知,皆為盡哀。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!諺曰:
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此言雖小,可以喻大也。史記中的李廣是「天下盡哀」。

王維 隴頭吟

長安少年游俠客,夜上戍樓看太白。隴頭明月迥臨關,隴上行人夜吹笛。

關西老將不勝愁,駐馬聽之雙淚流。身經大小百餘戰,麾下偏裨萬戶侯。

蘇武纔為典屬國,節旄空盡海西頭。

賞析:

『太白』即金星,古人認為它主兵象,可根據它的變化預測戰事。都城長安的游俠少年一到邊疆,便登上邊防城樓,夜觀太白星象。如此急切的心情,表現了他渴望建功立業、躍躍欲試的豪情壯志。那今夜星象如何呢?詩人沒有回答,筆鋒一轉,從躊躇滿志的少年轉到了月照隴山的遠景。

隴山的月照在隴關上,明亮又遙遠,邊防士卒們在這樣的夜吹著笛子。淒清月夜、荒涼邊塞,此情此景下的笛聲,嗚咽的是哀怨、是愁緒、是思念。十五從軍的惜別,老大難回的哀痛,更有那鐵馬裹屍的刻骨離恨,都在冷月清輝下的笛聲中一一重現。在長安少年的幻想裡,邊疆是意氣勃發、恣意馳騁的舞台。而現實中,戍邊戰士只能在笛聲中默默吞嚥孤獨痛楚:兩者的差距何等懸殊。對比中,主人公——久經沙場的老將軍出場了。

駐守關西的老將在這樣的夜裡再也壓抑不住滿腹憂愁,他停下馬來聽著笛聲,雙淚縱橫。

手下的百官副將都已封侯封爵,而老將軍自己呢?他還在邊塞,在冷清的月夜里馳馬奔向沒有盡頭的遠方。他聞笛駐馬,淚流滿面,這當中包含了多少委屈,多少辛酸。詩人沒有明言他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公平的遭遇,只引用了蘇武的典故。詩人提起蘇武,似乎是在安慰關西老將,歷經苦難的蘇武尚且如此,你又何必過於悲傷呢?實際上,詩人將關西老將與蘇武類比,說明了關西老將的遭遇不是偶然、個別的。

來源: http://big5.hwjyw.com/zhwh/traditional_culture/zgwx/classic_poems/wangwei/200803/t20080314_14114.shtml

王昌齡 從軍行

˙ 烽火城西百尺樓,黃昏獨坐海風秋。

更吹羌笛《關山月》, 無那金閨萬里愁。

賞析:

這一首刻畫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深摯感情。筆法簡潔而富蘊意。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敍事與抒情的關係。前三句敍事描寫環境,採用了層層深入、反覆渲染的手法,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,突出抒情句的地位,使抒情句顯得格外有力。“烽火城西”,就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。荒寂的原野,四顧蒼茫,只有這座百尺高樓,這種環境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。時令正值秋季,正是遊子思親、思婦念遠的季節。而此時此刻,久戍不歸的征人恰恰“獨坐”在孤零零的戍樓上。思親之情正隨著青海湖方向吹來秋風任意翻騰。上面所描寫的,都是通過視覺所看到的環境,沒有聲音,還缺乏立體感。接著詩人寫道:“更吹羌笛關山月”。在寂寥的環境中,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,就像親人在呼喚,又像是遊子的歎息。這縷縷笛聲,恰似一根導火線,使邊塞征人心中的思親感情,再也控制不住,終於來了個大爆發,引出了詩的最後一句。這一縷笛聲,對於“獨坐”在孤樓之上的聞笛人來說是景,但這景又飽含著吹笛人所抒發的情,使環境更具體、內容更豐富了。詩人用這亦情亦景的句子,不露痕跡,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轉折過渡。

來源: http://www.aimsee.com/jiaoan/ywja/ydzd/tsjccd/200907/27725.html

˙ 琵琶起舞換新聲,總是關山離別情。

撩亂邊愁聽不盡,高高秋月照長城。

賞析:

此詩截取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,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沉、複雜的感情。 琵琶起舞換新聲”,隨舞蹈的變換,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調,詩境就在一片樂聲中展開。琵琶是富於邊地風味的樂器,而軍中置酒作樂,少不了“胡琴琵琶與羌笛。”這些器樂,對征戍者來說,帶著異域情調,容易喚起強烈感觸。琵琶盡可換新曲調,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情感內容。 “撩亂邊愁聽不盡”,那曲調無論什麼時候,總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。句提到的“邊愁”既是久戍思歸的苦情,又未嘗沒有更多的意味。當時北方邊患未除,尚不能盡息甲兵,言念及此,征戍者也會心不寧意不平的。前人多隻看到它“意調酸楚”的一面,未必十分全面。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,說到“邊愁”用了“聽不盡”三字,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“不盡”就最見功力。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,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: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,秋月高照,景象壯闊而悲涼。讀者也許會感到,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細流一波三折地發展(換新聲——離別情——聽不盡)後,到此卻匯成一汪深沉的湖水,蕩漾迴旋。“高高秋月照長城”,這裏離情入景,使詩情得到昇華。正因為情不可盡,詩人“以不盡盡之”,“思入微茫,似脫實粘”,才使人感到那樣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,征戍者的內心世界表達得入木三分。此詩之臻於七絕上乘之境,除了音情曲折外,這絕處生姿的一筆也是不容輕忽的。

來源: http://wenda.tianya.cn/wenda/thread?tid=206ffd7e5d313848

˙ 青海長雲暗雪山,孤城遙望玉門關。

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。

賞析:

這首詩主要在表現戰士的英勇與愛國的情操,所以先刻畫戰地外在環境的辛苦,與征人內心的抑鬱,但是為了捍衛國家,堅貞的心志並沒有絲毫的動搖。征人肯定自己的職責,作了「不破樓蘭終不還」的抉擇。堅定的心志,豪壯的氣魄,永遠都能令讀者感動。

來源: http://blog.udn.com/landscapeecology/2129861

˙ 大漠風塵日色昏,紅旗半卷出轅門。

前軍夜戰洮河北,已報生禽吐谷渾。

賞析:

詩人在畫面上滿了黃色基調的驚沙走石,在風沙中,一杆紅旗在矗立的轅門之上,透過風沙可依稀辨認連營的帳幕,以及奔突而出的戰騎,黃與紅兩種熱烈的色調主宰畫面,渲染了一種英雄主義氣概,畫面有一種律動感。「前軍夜戰洮河北,已報生擒吐谷渾」讓讀者心情一下鬆懈。讀者的想像緊跟著剛才那支軍隊展開,但在沙場上大顯身手的不是他們,就在中途捷報傳來。情節發展出人意料,卻完全合乎情理。從描寫看,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路隊,而對戰果輝煌的「前軍夜戰」只從側面帶出,這是打破常套的構思。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鋪敘,就不免會顯得平板,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。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寫,從側面進行烘托,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。

綜上所述,王昌齡的七言絕句既有悠遠深邃的意境美,又有隱曲婉轉含蓄美;既有澄明的清空美,又有豪邁奔放的雄渾美。優美與壯美同具、陰柔與陽剛並存,是那個時代風貌的反映,體現了鮮明而豐富的美感特質。

來源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405121318742

李頎 古從軍行

白日登山望烽火,黃昏飲馬傍交河。行人刁斗風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野營萬里無城郭,雨雪紛紛連大漠。胡雁哀鳴夜夜飛,胡兒眼淚雙雙落。聞道玉門猶被遮,應將性命逐輕車。年年戰骨埋荒外,空見蒲桃入漢家。

賞析:

「從軍行」是樂府古題。此詩寫當代之事,由於怕觸犯忌諱,所以題目加上一個「古」字。它對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,窮兵黷武,視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徑,加以諷刺,悲多於壯。詩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。白天爬上山去觀望四方有無舉烽火的邊警;黃昏時候又到交河邊上讓馬飲水(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,這裡借指邊疆上的河流)。三、四句的「刁斗」,是古代軍中銅製炊具,容量一鬥。白天用以煮飯,晚上敲擊代替更柝。「公主琵琶」是指漢朝公主遠嫁烏孫國時所彈的琵琶曲調,這只是哀怨之調。一、二句寫「白日」、「黃昏」的情況,三、四句接著描繪夜晚:風沙瀰漫,一片漆黑,只聽得見軍營中巡夜的打更聲和那如泣如訴的幽怨的琵琶聲。景像是多麼肅穆而淒涼!

軍營所在,四顧荒野,無城郭可依,「萬里」極言其遼闊;雨雪紛紛,以至與大漠相連,其淒冷酷寒的情狀亦可想見。以上六句,寫盡了從軍生活的艱苦。詩人卻別具機杼,寫出了「胡雁哀鳴夜夜飛,胡兒眼淚雙雙落」兩句。胡雁胡兒都是土生土長的,尚且哀啼落淚,何況遠戍到此的「行人」呢?兩個「胡」字,有意重複,「夜夜」、「雙雙」又有意用疊字,有著烘雲托月的藝術力量。「聞道玉門猶被遮」一句,筆一折,似當頭一棒,打斷了「行人」思歸之念。詩人又壓一句,罷兵不能,「應將性命逐輕車」,只有跟著本部的將領「輕車將軍「去與敵軍拚命,這一句其份量壓倒了上面八句。下拚命死戰的結果如何呢?無外乎「戰骨埋荒外」。詩人用「年年」兩字,指出了這種情況的經常性。這十一句的壓力,逼出了最後一句的答案:「空見蒲桃入漢家。」「蒲桃」就是現在的葡萄。漢武帝時為了求天馬(即今阿拉伯馬),開通西域,便亂啟戰端。當時隨天馬入中國的還有「蒲陶」和「苜宿」的種子,漢武帝把它們種在離宮別館之旁,彌望皆是。這裡「空見蒲桃入漢家」一句,用此典故,譏諷好大喜功的帝王,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,換到的是什麼呢?只有區區的蒲桃而已。言外之意,可見帝王是怎樣的草菅人命了。此詩全篇一句緊一句,直到最後一句,才畫龍點睛,顯出此詩巨大的諷諭力。詩巧妙地運用音節來表情達意。第一句開頭兩字「白日」都是入聲,具有開場鼓板的意味。三、四兩句中的「刁斗」和「琵琶」,運用雙聲,以增強音節美。中段轉入聲韻,「雙雙落」是江陽韻與入聲的配合,猶如雲鑼與鼓板合奏,一廣一窄,一放一收,音節最美。中段入聲韻後,末段卻又選用了張口最大的六麻韻。以五音而論,首段是羽音,中段是角音,末段是商音,音節錯落,各極其致。全詩先後用「紛紛「、「夜夜」、「雙雙」、「年年」等疊字,不但強調了語意,而且疊字疊韻,在音節上生色不少。

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106101704122

王之渙 出 塞(七言樂府)

黃河遠上白雲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

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

王之渙的〈出塞〉,又名〈涼州詞〉。也是一首詠邊塞的詩。前兩句描寫首邊時所看到的塞上風光,黃河從雲間來,位在甘肅省的涼州孤城,矗立在群山環抱中,刻劃出塞上孤高又荒涼淒美的情景,情境甚美。後兩句抒寫塞上戍邊的哀怨,那是中原無法體會的寂寞,天高皇帝遠,邊塞地區乏人問津。悲苦並不直接說明,反而說羌笛何須吹〈折楊柳〉這類哀怨的調子,更徒增人的愁怨,末以塞外無春作結。玉門關外是今天的新疆省,人煙稀少。

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306022805671

盧綸 塞下曲六首之二

林暗草驚風,將軍夜引弓。

平明尋白羽,沒在石棱中。

盧綸《塞下曲》共六首一組,分別寫發號施令、射獵破敵、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。此為組詩的第二首,寫將軍夜獵,見林深處風吹草動,以為是虎,便彎弓猛射。天亮一看,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。通過這一典型情節,表現了將軍的勇武。詩的取材,出自《史記‧李將軍列傳》。據載,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,在任右北平太守時,就有這樣一次富戲劇性的經歷:“廣出獵,見草中石,以為虎而射之。中石沒鏃,視之石也。因復更射之,終不能復入石矣。”

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;當時天色已晚,一陣陣疾風刮來,草木紛亂。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、地點,而且製造了一種氣氛。右北平是多虎地區,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,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,“林暗草驚風”,著一“驚”字,就不僅令人自然聯想到其中有虎,呼之欲出,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,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,為下文“引弓”作了鋪墊。次句即續寫射。但不言“射”而言“引弓”,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,而且因為“引”是“發”的準備動作,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像、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定自若,從容不迫。在一“驚”之後,將軍隨即搭箭開弓,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,既具氣勢,而形象也益鮮明。

後二句寫“沒石飲羽”的奇蹟,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(“平明”),將軍搜尋獵物,發現中箭者並非猛虎,而是石,令人讀之,始而驚異,既而嗟嘆,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,竟“沒在石稜中”,入石三分。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,有時間、場景變化,而且富戲劇性。“石稜”為石的突起部分,箭頭要鑽入殊不可想像。神話般的誇張,為詩歌形象塗上一層浪漫色彩,讀來特別盡情夠味,只覺其妙,不以為非

該文章轉自[中國語文教學資源網]:www.edudo.com%2Fziyuan1%2Fuploadfile%2F0612%2F969.asp>http://66.163.168.225/babelfish/translate_url_content?.intl=tw&lp=zh_zt&trurl=http%3A%2F%2www.edudo.com%2Fziyuan1%2Fuploadfile%2F0612%2F969.asp

王翰 飲馬長城窟行 (一作古長城吟)

作者介紹: 王翰 字子羽,晉陽人。少豪健恃才,喜飲酒。登進士第,累官駕部員外郎。家畜聲

伎,口使頤令,自視王侯。初為汝州長史,後徙仙州別駕,日與才人豪俠,喜樂遊畋。貶道州司馬卒。

長安少年無遠圖,一生惟羨執金吾。麒麟前殿拜天子,走馬西擊長城胡。

胡沙獵獵吹人面,漢虜相逢不相見。遙聞鼙鼓動地來,傳道單于夜猶戰。

此時顧恩甯顧身,為君一行摧萬人。壯士揮戈回白日,單于濺血染朱輪。

歸來飲馬長城窟,長城道傍多白骨。問之耆老何代人,雲是秦王築城卒。

黃昏塞北無人煙,鬼哭啾啾聲沸天。無罪見誅功不賞,孤魂流落此城邊。

當昔秦王按劍起,諸侯膝行不敢視。富國強兵二十年,築怨興徭九千里。

秦王築城何太愚,天實亡秦非北胡。一朝禍起蕭牆內,渭水咸陽不復都。

李白 從軍行

百戰沙場碎鐵衣,城南已合數重圍。

突營射殺呼延將,獨領殘兵千騎歸。

賞析:

這首詩以短短四句,刻畫了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。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。伴隨他出征的鐵甲都已碎了,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,以見他征戰時間之長和所經歷的戰鬥之嚴酷。這句雖是從鐵衣著筆,卻等於從總的方面對詩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簡要的交待。有了這一句作墊,緊接著寫他面臨一場新的嚴酷考驗——“城南已合數重圍”。戰爭在塞外進行,城南是退路。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了重圍,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。寫被圍雖只此一句,但卻如千鈞一髮,使人為之懸心吊膽。

“突營射殺呼延將,獨領殘兵千騎歸。”呼延,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,這裏指敵軍的一員悍將。我方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,正是選中他作為目標,在突營闖陣的時候,首先將他射殺,使敵軍陷於慌亂,乘機殺開重圍,獨領殘兵,奪路而出。

詩所要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,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局上看,是一場敗仗。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,而是敗中見出了豪氣。“獨領殘兵千騎歸”,“獨”字幾乎有千斤之力,壓倒了敵方的千軍萬馬,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。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,但通過緊張的戰鬥場景,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,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。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“百戰沙場碎鐵衣”相對照,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“百戰沙場”中的一仗。這樣,就把剛才這一場突圍戰,以及英雄的整個戰鬥歷程,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,完全傳奇化了。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,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。象這樣在一首小詩裏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,甚至敢於去寫敗仗,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,給人以鼓舞,如果不具備象盛唐詩人那種精神氣概是寫不出的。

李白 戰城南

去年戰桑干源,今年戰葸河道。洗兵條支海上波,放馬天山雪中草。

萬里長征戰,三軍盡衰老。匈奴以殺戮為耕作,古來惟見白骨黃沙田。

秦家筑城備胡處,漢家還有烽火然。烽火然不息,征戰無已時。

野戰格鬥死,敗馬嘶鳴向天悲。鳥鳶啄人腸,街飛上掛枯樹枝。

士卒涂草莽,將軍空爾為。乃知兵者是凶器,聖人不得已而用之。

賞析:

這首詩是抨擊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的。

天寶年間,唐玄宗輕動干戈,逞威邊遠,而又幾經失敗,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。一宗宗嚴酷的事實,匯聚到詩人胸中,同他憂國憫民的情懷產生激烈的矛盾。他沉思,悲憤,內心的呼喊傾瀉而出,鑄成這一名篇。

整首詩大體可分為三段和一個結語。

第一段共八句,先從征伐的頻繁和廣遠方面落筆。前四句寫征伐的頻繁。以兩組對稱的句式出現,不僅音韻鏗鏘,而且詩句復沓的重疊和鮮明的對舉,給人以東征西討、轉旆不息的強烈印象,有力地表達了主題。「洗兵」二句寫征行的廣遠。由戰伐頻繁進至征行廣遠,境界擴大了,內容更深厚了,是善於鋪排點染的筆墨。「萬里」二句是本段的結語。「萬里長征戰」,是征伐頻繁和廣遠的總括,「三軍盡衰老」是長年遠征的必然結果,廣大士兵在無謂的戰爭中耗盡了青春的年華和壯盛的精力。有了前面的描寫,這一聲慨歎水到渠成,自然堅實,沒有一點矯情的喧呶叫囂之感。

「匈奴」以下六句是第二段,進一步從歷史方面著墨。如果說第一段從橫的方面寫,這一段便是從縱的方面寫。耕作的結果會是禾黍盈疇,殺戮的結果卻只能是白骨黃沙。語淺意深,含蓄雋永。並且很自然地引出「秦家」二句。秦築長城防禦胡人的地方,漢時仍然烽火高舉。二句背後含有深刻的歷史教訓和詩人深邃的觀察與認識,成為詩中警策之句。沒有正確的政策,爭鬥便不可能停息。「烽火燃不息,征戰無已時!」這深沉的歎息是以豐富的歷史事實為背景的。

「野戰」以下六句為第三段,集中從戰爭的殘酷性上揭露不義戰爭的罪惡。「野戰」二句著重勾畫戰場的悲涼氣氛,「烏鳶」二句著重描寫戰場的淒慘景象,二者相互映發,交織成一幅色彩強烈的畫面。戰馬獨存猶感不足,加以號鳴思主,更增強物在人亡的悲淒;烏啄人腸猶以不足,又加以銜掛枯枝,更見出情景的慘酷,都是帶有誇張色彩的濃重的筆墨。「士卒」二句以感歎結束本段。士卒作了無謂的犧牲,將軍呢?也只能一無所獲。

高適 燕歌行

漢家煙塵在東北,漢將辭家破殘賊。男兒本自重橫行,天子非常賜顏色。

摐金代鼓下榆關,旌旆逶迤碣石間。校尉羽書飛瀚海,單于獵火照狼山。

山川蕭條極邊土,胡騎憑陵雜風雨。戰士軍前半死生,美人帳下猶歌舞。

大漠窮秋塞草腓,孤城落口鬥兵稀。身當恩遇常輕敵,力盡關山未解圍。

鐵衣遠戍辛勤久,玉箸應啼別離後。少婦城南欲斷腸,征人薊北空回首。

邊庭飄颻哪可度?絕域蒼茫更何有?殺氣三時作陣雲,寒聲一夜傳刁斗。

相看白刃血紛紛,死節從來豈顧勳。君不見沙場征戰苦?至今猶憶李將軍。

賞析:

這首邊塞詩是七古中的歌行體,詩人借潢水之敗抒發感慨,既描寫了緊迫的戰場征殺,又抒寫了征人與思婦兩地相思之情;既歌頌了戍國安邊、奮勇殺敵兵士卒的忠勇,又針砭了荒淫無度,無視兵士死活和國家安危的將領的腐敗昏庸。

本詩意脈明朗,一目了然,前四句,寫漢將受命東北平叛,是總寫當時與奚族、契丹的交戰形勢。“男兒本自重橫行,天子非常賜顏色”,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,實則已隱含譏諷,預伏下文。次四句,先描寫行軍:“摐金伐鼓下榆關,旌旆逶迤碣石間。”透過這金鼓震天、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,可以揣知將軍臨戰前不可一世的驕態,也為下文反襯。再寫唐軍與敵人相遇,兩軍對壘,軍情緊急。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,逐步推進,氣氛從寬緩漸入緊張。再八句,寫敵軍勢盛,戰情危殆而將領荒淫昏庸。敵人迅急剽悍,像狂風暴雨,卷地而來。漢軍分力迎敵,殺得昏天黑地,不辨死生。然而,就在此時此刻,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:“美人帳下猶歌舞”!對比中揭露了漢軍將士的矛盾,暗示了必敗的原因。接下來八句寫士兵的痛苦。城南少婦,日夜悲愁,但“邊風飄颻那可度”?薊北征人,徒然回首,畢竟“絕域蒼茫更何有”!相去萬里,永無見期。白天所見,只是“殺氣三時作陣雲”;晚上所聞,惟有“寒聲一夜傳刁鬥”。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向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?這是深化主題的一段。最後四句,詩人淋漓悲壯,感慨無窮,歸結出邊事成敗在於將領是否得人的主旨。

全詩熱情地歌頌了戰士們英勇愛國的精神,描寫了戰鬥的激烈和艱苦,並且以“戰士軍前半死生,美人帳下猶歌舞”這樣沉痛的詩句,揭露了將軍和士兵苦樂懸殊的生活以及他們對衛國戰爭的不同態度。也描繪了戰局的危險和戰士們思念親人的複雜心情。“相看白刃”兩句,在表現戰士們英勇無私的愛國精神的同時,也對“妄奏克獲之功”的張守矽作了委婉的諷刺。結尾回憶李廣,希望將軍體恤士卒,點出了全詩的主題。詩的思想內容極為複雜,但寫得賓主分明。錯綜交織的詩筆,把荒涼絕漠的自然環境,如火如荼的戰爭氣氛,士兵在戰鬥中複雜變化的內心活動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全詩雄厚深廣、悲壯淋漓的藝術風格。全詩四句一轉,雖語多對偶而能避免整齊呆板的缺點,顯出跳躍奔放的氣勢,也很有創造性。不愧是唐代邊塞詩中的現實主義的傑作。

1 則留言:

  1. TIPC - Stainless Steel / Steel / Titanium Pen - TiPC-Sega
    Titanium-Sega Mega trekz titanium pairing Drive Console. $7.99. titanium welder In stock. samsung galaxy watch 3 titanium Pre-owned. titanium bike frame Pre-owned. $7.99. SKU: 000999. Product ford edge titanium 2021 Code: 000999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