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提要
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中國唐詩中的一塊瑰寶,不論在音韻上、意境上都拿捏得恰到好處,是初唐詩中登峰造極之作,析論之時,若僅以字詞解釋草率帶過,解則解已,然終不能深入了解其中奧妙。故蜀蕙老師在討論這首詩的時候,總是旁徵博引,左右逢源,以期能多觸發大家對詩句意境之深刻體會。本週老師以《西州曲》為講述主軸,與春江花夜月相互闡發。
《西州曲》屬於南朝雜曲歌辭,堪稱南朝作品中最出色的情歌。在技巧與意境上,似與《春》詩有相互繼承關係,而《春》詩除了在形式上由五言進展為七言,意象上亦有所創新。故若能通解《西》詩,對於《春》詩之理解亦能有所助益,此份筆記之第一部分即為《西州曲》與《春江花月夜》之探討與比較。
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為《西州曲》之延伸。《西州曲》既為南方系統之文學,老師因此順勢介紹南方文學的兩種流派,分別是位於長江中游的西曲與長江下游的吳歌,以《子夜歌》、《東飛伯勞歌》為例。而更深一層的雜曲歌辭探討,則歸入第三部份,引雜曲歌辭《河中之水歌》與沈佺期《古意》相互對照,以彰其特色。
上課所抄下來的筆記,畢竟零零落落,大家經過比對、歸納之後,難免會留下一些未能納入歸納之中的句子,但其中未嘗對我們無所助益,因此我們也不願意讓它憑空消失,因此列入第四部分「重點補注」,以供參考,也許其他人會因此而有其他發現也說不定。
一、 .西洲曲與春江花月夜
1.西州曲
整首詩包含了春夏秋冬的時間推移,時間宛如魔法,呈現如蒙太奇般的剪接效果。
例:憶梅下西洲,折梅寄江北,此兩句以開門見山法的方式,點出三月江南,梅花盛開之際,因地景回憶起過去與情人幽會情形。
由『採蓮南塘秋』到『望郎上青樓』象徵從初秋到深秋的意境代表女主人不見情人歸的相思之苦。
意像的採用:蓮子→憐子
烏臼樹→夏季結子之樹
蓮心徹底『紅』(情人之間帶有熱血、溫度的熾熱情感)一連串弄蓮子的動作,顯示女子百般無聊。折梅「寄」江北:具雙重含意,既是當年愛情信物的見證,亦為今日愛情的寄託。
以局部意象呈現女性之美:單杉杏子紅,雙鬢鴉雛色;門中露翠鈿;垂手明如玉。西洲曲為南方詞曲,顏氏家訓曰:「南方水土和柔,其音青舉而切諧,失在浮淺,其詞多鄙俗。」
關於西洲,溫庭筠《西洲曲》:「西洲風色好,搖見武昌樓。」形容西洲是在武昌附近風景優美的地方,然就此判斷西洲在武昌附近,過於武斷,西洲可能只是一種嚮往,對人間樂土的嚮往。
西洲曲的結構:以開門見山法點出題目,直接揭示其主旨:相聚趣、離別苦。
海水夢悠悠:全詩尾聲,描寫女主角自「回憶」回到現實,以此結束相思之苦,這種纏綿回環的結構,給人一種前後互映的美感。
2.春江花月夜:
上週老師講到『但見長江送流水』,故本週自『白雲一片去悠悠』說起。
『誰家』今夜扁舟子:呈現一種非個人而是普天皆同的情懷何處相思明月樓:傳統樓頭思婦的形象鴻雁長飛光不度,魚龍潛躍水成文:運用到鴻雁寄書的意象;魚龍運用了雙鯉魚的意象,表達對伊人的思念。※古樂府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「客從遠方來,遺我雙鯉魚。」
全詩由淡入濃,情景交錯,透露出人生哲理的生命體悟。
進入春江的第二大主題:春江可由兩個部分來做探討,一為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等景色,一為作者因景所發之情思。「白雲一片去悠悠」始為主角相思的開場白。
明朝人開始注意此詩,此詩亦使明人領會唐詩之美。
與西洲曲的比較:同為江南雜曲,但西洲重於敘事,尚偏重於樂府的格式,而春江已經是唐人的作品了,重於敘情,是唐詩風格。而西洲曲為女子思念男子,然春江花月夜中,思念的雙方則沒有限定範圍,可能是男子思念愛人;可能是家人思念遊子。而兩者相同之處,則都以開門見山法破題,內容都是由景生情。
二、 西曲系統與吳歌系統的比較
南朝梁、陳時代民歌發展至成熟時代;西曲系統位於長江中游,吳歌系統屬於江南文學。
古史記載:<北史文苑傳>「江左宮商發越,貴于清綺,河朔詞義貞剛,重乎氣質。」<顏氏家訓>「南方水土和柔,其音清舉而切詣,失在浮淺,其詞多鄙俗,北方山川深厚,其音沉濁鈋鈍,得其質直,其詞多古語。」文中內容表示,長江流域的城市為南朝的政經發展中心,因貴族群聚,而清揚、綺麗,因此相思、離別為題材的情感樸質特別受到重視。<顏氏家訓>所謂鄙俗,是因為吳歌系統以戀歌為主,為儒家觀點所不容。以子夜歌為例,運用雙關表達兒女之情,內容多以男女情愛為主,缺乏儒家文以載道精神。
吳歌內容大多為女子哀怨、相思,艷麗柔弱的型態〈例如:《子夜歌》、《讀曲歌》〉;西曲內容多以坦真率直的方式,抒情女性主人翁〈例如;《西洲曲》〉;兩者大部分皆為五言句,且修辭大量運用諧音、雙關,內容脫離不開男女相思之情。
西曲與吳歌中的五言句法及音韻雙關的修辭,對後代絕句的發展有奠基、外張的影響力。
三、 河中之水歌與沈佺期的古意
沈佺期的<古意>為擬古之作,詩中沿用許多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歌的語言、意象。
○1「丹鳳城南秋夜長」,民歌標題為「秋夜長」的篇目甚多。
○2「鬱金堂」、「玳瑁梁」、「寒砧」、「遼陽」、「白狼河」、「明月」、「流黃」,都是漢魏六朝樂府中常出現的字詞。又,「遼陽」、「白狼河」皆為漢代地名。
兩詩中盧家少婦的比較:
○1<河中之水歌>的盧家少婦嫁入有錢人家,生活圓滿。住家雕梁畫棟不說,出門更有僕人提鞋。人生不失時,都按著計畫行走,令人稱羨。
○2<古意>中少婦的物質享受不低於<河中之水歌>的。可惜<古意>中少婦的丈夫駐紮到遠方,空有華屋而沒人陪她一同享樂,其中的孤寂透過這樣明顯的對比越顯落寞。
兩詩的思想對比:
○1<河中之水歌>歌詠老百姓對平凡穩定生活的冀望;<古意>則呈現征夫與思婦在閨中的怨情流露出反戰的情緒。
○2<河中之水歌>有著及時行樂的想法,常見於古詩十九首,例:<青青陵上柏>、<東城高且長>、<驅車上東門>、<生年不滿百>。
兩詩寫作風格比較:
○1<古意>雖在模仿民歌,卻對仗工整,收入七言律詩。
○2<古意>點出空間感,如:白狼河(戰場)對丹鳳城(家鄉)。
○3<河中之水歌>對少婦白描較多,勾勒出少婦較具體的形象,有了這樣完整的背景,讓沈佺期寫<古意>時用為典故,增加張力。
舊詩新寫:
○1七言今體昌於初唐,至盛唐極盛。<古意>為唐朝擬古之作,在新的樣貌中帶著濃厚古典色彩,多處可供對比,增加語言趣味。姚姬傳曰:「高振唐音,遠包古韻,此是神到之作。」(見唐宋詩舉要529、530頁)
○2故事情節的轉換,讀出詩人抒發情感的不同。<河中之水歌>美滿幸福,不講淑世大道,追求平凡的快樂;<古意>不然,隨著戰爭的爆發,讓少婦夢想的婚姻家庭生活破碎,獨守空閨。沈雲卿寫作此詩,除了道出婦女百般寂寥的愁思,同時為對社會的一種批判,如果沒有戰爭,盧家少婦就永遠是那<河中之水歌>的盧家少婦。
四、 重點補注
1. 鮑照《梅花落》
中庭多雜樹,偏為梅咨嗟 。「問君何獨然?」「念其霜中能作花,露中能作實 。搖蕩春風媚春日,念爾零落逐寒風,徒有霜華無霜質!」
2. 本周必讀:楊牧的前言、中文系必讀兩部書:宋郭茂倩樂府詩集、清嚴可均先秦兩漢三國六朝詩
3. 劉若虛 中國詩學、齊邦媛 巨流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